足迹
申曲涅盘演变到沪剧的艰难历程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16章 梨园春晓(第2页)

上一章目录存标签下一章

    钱晚秋深吸一口气,继续说道:
    “《黎明上海》,这部戏不仅要展现工人护厂的英勇事迹,更要传递出上海人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热爱。
    我们要深入生活,采访那些亲身经历过解放斗争的工人兄弟,把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,让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起来,让观众感受到那份真实与力量。”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里,慕钱沪剧团全体成员几乎不眠不休,他们走访工厂,与工人同吃同住,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斗争。
    钱晚秋更是亲自下车间,体验工人的辛苦与坚韧,她的身影成为了那个夏天上海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    终于,经过数月的筹备与排练,《黎明上海》在上海大舞台演。
    舞台上,灯光璀璨,音乐激昂,演员们用精湛的演技,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重现于观众眼前。
    当最后一幕,全体演员身着工装,手持红旗,高唱《东方红》时,全场观众起立,掌声雷动,泪光与笑容交织,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。
    《黎明上海》迅在上海乃至全国引起轰动,它不仅成为了解放初期戏曲艺术创新的典范,更激了广大民众对新中国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。
    而钱晚秋,这位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沪剧名角,也迎来了她艺术生涯的又一个春天,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来者,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南京路大光明戏院门前,京剧名伶程砚秋正与几位同行交谈。
    他身着灰色中山装,面容清癯,虽已年近五十,但身板笔直如松。
    "程先生,您看这形势"
    年轻的武生小声问道。
    程砚秋望着街上欢庆的人群,深吸一口气:
    "旧社会梨园行当受尽欺凌,如今解放了,咱们也该扬眉吐气了。"
    他转身对众人说,"我打算把《白毛女》改编成京剧,诸位可有兴趣?"
    众人纷纷响应。
    正说话间,一阵清越的越剧唱腔从远处飘来。
    只见一队身着彩衣的越剧演员正沿街表演,领头的正是新近崛起的越剧新秀林小梅。
    她不过二十出头,眉目如画,嗓音甜润,一曲《解放区的天》引得路人纷纷驻足。
    "程老师!钱老师!"
    林小梅眼尖,老远就认出了两位前辈,小跑着过来行礼,
    "我们越剧团准备排《新婚姻法》,讲妇女解放的故事,还请两位前辈多指点。"
    钱晚秋笑着拉住林小梅的手:
    "好妹妹,咱们想到一块去了。新时代就该有新气象!"
    三人正说着,评弹名家张鸿儒、淮剧泰斗王金龙、黄梅戏传人李彩凤等戏曲界人士也陆续聚集过来。
   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讨论着如何用各自的艺术形式庆祝解放。
    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一秒记住新域名 https://www.52bqgxs.com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.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~_~~_~ ~